“又杀鸭来又蒸糕,纸钱香烛对天烧,七月十四祭先祖,亡人团聚度良宵。”这就是我最喜欢过的节日–鬼节。

阴历七月十五,道教称为“中元节”,佛教称为“孟兰盆节”,民间则把前一天成为“鬼节”。我不知道各地关于鬼节的说法是否大同小异,反正在我们柳州这边除了认为七月十四是鬼门开的一天外,还有一个说法就是“七月半,鬼上岸”。这一天忌游泳,因为会有水鬼。所以我到现在还很清楚的记得小时候在柳江河游泳,每到七月十四那天,总会惴惴不安的在河里游,早早的就上岸回家。

鬼节的几大必备品,这里面忘了把香摆进去了。ORZ~~
guoguijie1

纸鞋,花纹大多是印龙的,五颜六色,叠在一起摆成一个结实的环。
guoguijie2

很好玩的东西哦,可惜在父母面前不敢大模大样的玩,TAT~~他们不会理解的其实这种东西真的很好玩,并不是和死人有关的东西都是不好玩的。
guoguijie3

另一个造型,哈哈哈~′
guoguijie4

纸钱,现在印得跟美钞一样花花的,而且数额很大,我每次见了都回想冥界通货膨胀得厉害啊,买什么东西都要提上几斤的纸去。
guoguijie5

纸衫裤,其实这个是清装的样式,我一直不是很爽这个款,其实我觉得比较能够代表的应该是汉服。提到服饰,我就想到我看了一篇讲中华服饰的文章,真叫人郁闷啊,原来历史这东西放到哪里都是很郁闷的,服饰的历史也可以叫人郁闷得不想吃饭!那篇文章我有空翻出来,在贴上来吧。
guoguijie6

对于中国传统节日,我现在就只喜欢过鬼节和清明了,其他的节大都因为失去了特色而显得索然无味。春节自从放烟火有了限制,我就觉得连最后的乐趣也没了。而且我讨厌亲戚一堆聚在一起,烦!讨厌应酬,讨厌听那些家长里短的事情。加上现在到了给人家封包钱的辈分了,就更讨厌了,很希望能闭门不出就闭门不出。

中秋呢其实也挺诗情画意的,可惜就是没人陪着风雅,望月亮也没什么好地方,月饼又贵又不好吃,还很容易胖。重阳还不是我过的节日,七夕嘛想过也没有男友,而且也不知道干什么。端午除了吃粽子就是看龙舟赛,不过龙舟赛也绝迹好多年了,不过幸好粽子还是很好吃的,没有跟月饼一样堕落。冬至也只是回家吃个丰盛的晚饭,也没什么可干的。

所以数来数去,就只剩下清明和鬼节这俩都跟死人有关的节日比较好玩了。就算形式比以前古代再简单,但是最基础的东西还是顽强的保存了下来。我觉得这大抵是因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崇祖追根的情结有关。也幸而是这样,我还有一两个并不无聊的充满民族色彩的节日可过。清明好玩就好玩在踏青祭祖,虽然现在有一部分的坟迁到了公墓,但是趁着春和日丽或者烟雨蒙蒙出游,趣味是少不了的。鬼节呢,就是喜欢那种有些神秘恐怖的气氛。

不知道别的地方过的是七月十五还是七月十四,我听说我们柳州人原来也过七月十五的,但是古时候,因为民族矛盾引发了一场战争,人们为了避战祸,就提前一天把节过了,以便于第二天逃难。此后就开始有不少人继承了过十四的习俗,所以先人就把节日定在了阴历的七月十四,当然也还有一些人沿袭着过十五的习惯。

至于为什么要吃鸭子,有俗话说,鸡的爪太利,会抓坏给先人的纸钱,所以这天不吃鸡,要吃鸭。我听到的最合理的解释是春季农民种田,因为广西这边多是水田,所以鸭子能下水田帮忙除虫除草,等到阴历的七月初,农民打完谷,就放鸭子下田吃遗漏的谷子,既省事又把鸭子养肥了,于是这个时候就有大量的鸭子上市,也就是说这个时节吃鸭子是最适宜的。于是我想就是因为适合吃鸭子,所以才会慢慢编出了七月半鬼上岸要吃鸭子保平安的说法吧。

一般我们这边喜欢吃子姜炒鸭,但是到了七月十四,最常的吃法是白切鸭,做法跟白切鸡差不多,鸭酱则是鸭血拌姜丝蒸熟,这样的吃法爽口入味,也算是一道地方特色菜。

鬼节除了大半夜跑出去烧烧纸钱外,就是跑去河边放水灯,但是放水灯已经绝迹很久了。一个是因为不安全,一个是因为麻烦,所以我到现在为止都不得玩水灯。不过每到七月十四出去烧纸钱,可以看到一路下去荧荧烛光反衬出道路的阴森悠远,仿若通往地府,就觉得这个鬼节过得有味道了。等我以后当家了,我过鬼节就去放水灯去!哼哼哼哼~~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